朱千波书记带队赴法德出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8-05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6049

  

为借鉴国际经验,扎实推进学院建设,应法国Esma航空培训学院、德国F+U萨克森国际职业学院的邀请,经上级批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欧洲交流访问团一行6人在院党委书记朱千波的带领下于2016年7月15日至21日对法国、德国的职业培训机构等进行了交流访问与参观,内容涉及“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等主题;形式有专家介绍、交流研讨,现场参观和交流。历时7天的境外期间,我们严守外事纪律,严格按照原定的交流访问内容和行程开展活动,顺利完成了交流访问任务。现将交流访问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程概况

访问团于2016年7月15日从上海浦东机场启程,飞机晚点5个小时,于欧洲时间下午六点多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开始了为期3天的法国交流访问。期间交流访问了Esma航空培训学院,参观了空中客车总部、ATR公司;7月18日,从图卢兹启航,经慕尼黑机场转机达到德累斯顿机场,后坐车达到德国开姆尼茨,继续为期3天的德国交流访问。期间,重点交流访问了德国F+U萨克森国际职业学院、参观了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7月21日,交流访问团从开姆尼茨出发,坐汽车至莱比锡,经火车到达法兰克福机场,返回中国。7月22日下午安全返回江苏南通。交流访问活动得到了当地学校、培训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款待。本次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我国与欧洲国家在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办学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与差距,深化了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思考了我国(我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获益匪浅。

二、交流访问情况

Esma航空培训学院

位于法国南部图卢兹的Esma航空培训学校,创立1988年,是目前法国唯一一个多学科的航空学院。该学院位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国际机场附近,属于私人持股公司,拥有员工近200名,建筑面积达11600平方米。专注于四大类航空业培训领域:飞行员培训(AT)、空乘人员培训(CCT)、地勤人员培训(GT)、机务维修人员培训(MT)。拥有中国民航局认可的“卓越飞行员综合执照”。该校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已久。目前有中国学生56名,以参加飞行员培训项目的学生居多。

在中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2013年开办了航空服务专业,目前已有学生200人左右,该专业课程与Esma航空培训学校培训项目有部分重合,考虑到该校所拥有的地理气候优势、发展历史与规模、当地生活成本等问题,可以考虑双方在航空领域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F+U萨克森国际职业学院

F+U,意指继续教育与再培训,于1980年在海德堡创建,是从事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预备与培训、语言及大学预科、远程及大学学历教育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它是德国最大的教育培训与专业考试机构之一,在德国国内及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覆盖广阔的合作网络。F+U萨克森国际职业学院成立于1991年,是旗下最大的下属机构,是一家国际化的、培训内容广泛、培训机制灵活的职业教育公益有限公司。该学院拥有300多名员工,12所学院,1400多名学生。培训职业种类有20多个,每月培训量达2500多人次。

学院采用典型的德国双轨制教育体系,各专业拥有完善的实操设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并在培训过程中安排学员参观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共机构等,了解行业最新发展,以提高学员竞争力为目标。学生培训结束后,将获得该学院以及德国工商会的写实性证书,证书上注明所学课程,合格情况等,此证书在欧洲国家予以承认。

鉴于汽车行业的巨大就业空间,我院在2015年校企合作,开设了“中德诺浩汽车特色班”,此行目的之一就是与F+U深度交流,探讨在教师赴德短训、骨干教师赴德培训、邀请德方老师来校授课以及在校生交流等方面存在合作的可能性,并且希望以汽车专业为基础,谋求双方更大发展空间。并就双方学术交流和合作签订了一个框架性协议。

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

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位于德国萨克森州中部,创立于1867年,是一所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公立高等学府,是一所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应用科技大学,曾被评为"2000年德国年度最佳高校"。

访问期间,我们参观了该校多个教学场所和实验室,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机械制作实验室"等。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该校大部分教师都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其中一位教师还专门给我们介绍了他正在开发的一款识辨货币真伪的APP软件,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科技服务于生活","知识就是力量"。

三、思考与启示

(一)强国尚能,重视职教

交流期间,我们对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做了深入了解。在德国,青年人只有20%受的是综合性大学教育,80%的青年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其中50%又是接受的所谓"二元制"职业教育(也叫双元制),即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配合,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

(二)机会均等,进阶有道

德国基本法赋予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费义务教育。

这种教育体系显出了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阶段,给每一个人提供机会。不同学习阶段的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经找到合适的学历晋升渠道。比如,那些参加了工作的、没有高中毕业证的年轻人,如果想进入高校学习,可以到相关的学校参加专业结业考试,通过后可以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和那些综合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比起来,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德国公司不会受到歧视,因他们拥有更多专业方面的实践经验,往往会更受公司欢迎。

(三)私人订制,因材施教

德国的教育政策是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能力自由选择学校、培训场所和受教育的方式。为个人成长提供多种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在他适合的水平基础上去发展,既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是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好办法。

据“F+U”工作人员介绍,德国大学生的课程采用“点餐式”的自由搭配,选择了一个专业,学分是固定的,但是什么时间修满学分,什么时间上什么科目,都可以提前申请,实现的是大学课程“私人订制”。在大学期间,如果因基础课不过关,学生有权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而国内大学采用的是“套餐式”,在规定的时限和时段,上固定的科目,修满学分,这点不允许有个人差异。

(四)宽进严出,自律自控

德国大学教育推行的是“宽进严出”,申请入学比较简单,但是要想毕业比较难,考试往往比较难,大约只有50%的学生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这就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较高。

交流期间,有一幕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参观时,我们路过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里面的老师在讲台的椅子上坐着上课,教室内的学生都在专注地听课,没有一个人玩手机,这是真的,毫不夸张。这在国内学校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国内大学,虽然由于性质不同,入校的标准不同,但是“宽出”基本是共性。只要在校期间不犯大的错误,修满学分,基本都能顺利毕业。这种“宽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部分学生入校后,松懈散漫,失去自律自控,浑浑噩噩地度日,造成许多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毕业即失业。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一边是生产第一线缺乏大量高级技术人才,造成资源浪费,形成一个社会问题。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传授职业技能,也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别人需要的,适合学生的"人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交流访问,亲身感受到了欧洲科技与经济的发达,民众超前的理念,特别是对他们的职业教育有了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