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基本信息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

时间:2022-05-16来源:学院部门点击:13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将围绕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奋力推进学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观念、攻坚克难,抢抓发展机遇,推进改革创新,强化管理效能,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着力加强省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建设全面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校院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制度,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部署,科学研判形势,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警示教育与监督检查力度。对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

2.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市委“三项机制”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树立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拓宽干部锻炼渠道,强化干部梯队建设,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努力做好后备干部的选培工作。组织召开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做好党委换届工作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加大中层干部的交流和轮岗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建立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和选拔干部的机制,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继续推进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检查指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取得新的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督促指导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项会议制度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的执行和落实,不断健全基层党政融合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党建研究、党建创新和最佳党日活动。

4.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动向及风险,加强风险研判和舆情处置。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加大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查督导力度,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创新宣传工作理念,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舆情管控工作机制。加强理论武装,强化使用“学习强国”等各级各类学习平台,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并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完成校史馆升级改建工程,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完善内外宣联动机制,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5.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开展校内巡察整改 “回头看,进一步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巩固拓展巡察整改成果,积极做好迎接新一届市委巡察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作风建设的专项检查。加强专项督查,组织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和防控工作,更新完善廉政风险点清单,进一步健全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动态监督,完善干部廉政档案。抓好警示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和专题教育活动,规范信访举报受理工作

6.发挥群团组织育人功能。认真筹备和组织工会换届工作,加强工会、团委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富有特色的人文环境;及时关心慰问伤病困难职工,营造充满团结友爱氛围的大家庭,不断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继续推进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工作。紧紧围绕重大节日重要时点,开展“庆祝建团 100 周年、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发挥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培训、社会实践和活动。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和统战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同志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7.全力推进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以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培育学校建设为契机,根据省高水平院校建设要求,按照我校《江苏省高水平学校建设方案》,以建设目标任务为基础,瞄准标志性成果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改革驱动、特色发展的总体战略,聚焦“十大创优项目、十项重点工程”,进一步细化、优化高水平学校建设方案,根据高水平学校建设总体工作安排,落实建设任务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与检查督促,高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省高水平学校建设顺利转正。

8.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在落实“三教”改革上下功夫,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将课程思政和工学结合深度融合并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乐学、学实和学以致用。继续推荐“课堂革命”项目,遴选“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加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培育思政示范课。完善教学评估体系,重视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与处理,充分运用教学质量效果分析成果,着力构建较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真正把教学要求落实到质量监控当中,把教风、学风、课程思政、工学结合等要求在教学评价工作中更充分体现。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教研课题、项目、成果的申报与培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师生能力和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争取在学生技能比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保持环境工程、园林工程、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技能竞赛项目在国赛及全国行业内竞赛的领先地位,促进其他专业的赛绩提升,并要做好规划,分级培育。积极承办省职业技能大赛,并统筹做好赛项组织训练与各项准备工作。

9.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专业建设,按照立足大农业、适应新形势、打造特色精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进行专业的梳理、整合、创新,高质量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尤其是针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以及南通的区域发展需求,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等等,做好人才培养积极对接和配套。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导向,做优做精人才培养方案。拓宽思路,积极寻求合作学校,拓展3+23+3等现代职教体系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与和产业统筹融合、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稳步推进“产业学院”和高水平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的建设。推进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

10.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和专业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训中心建设,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大力推进1+X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课证融通,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做实已有专业,拓展其他专业项目。进一步做好校企合作项目的日常管理,强化评价和进程管理,推进校企双方在专业办学上的深度合作。根据薛窑校区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在做好乡村振兴学院建设的基础上,做好校区基本维护、生产运营,同时深化和拓展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等改革试点,进一步增加薛窑校区的办学活力和经济效益。

11.完善双创教育体系。继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完善“教赛创”双创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双创基础教学全覆盖,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和氛围,激发学生“双创”热情,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进一步完善省校院三级赛事,提升“互联网+”大赛项目参赛水平,努力在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实现新的突破,以赛促创助力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发挥学校科技部星创天地、支点创业中心等平台的孵化功能和服务水平,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保障,指导和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三、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12.加强人才引培力度。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招引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位以上。加强中青年业务骨干和人才团队的培养与培育,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13.强化师资培训锻炼。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展师资专题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师徒结对、教学观摩、教学比赛、学历提升、海外研修、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整体提升师资水平。注重发挥专业骨干教师作用,加强应用型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的培养。加大教师研修选派力度,强化教师培训全程管理。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1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考核评价,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校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构建激励制度体系。推进非事业编制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继续细化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形成校院二级管理、考核、分配的体系。根据上级部署,科学制定人员总量方案,推进人员总量管理。完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岗位、职称的评聘工作。

四、增强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

15.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扣南通市“3+3+N”产业布局,明确科研方向,集中科研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合作,在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为组建学校技术积累与转移转化中心做准备,大力推动形成学校技术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在大地上、农户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现实作用。提升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能力,推动优质科研团队的形成,注重提升哲社类科研项目申报的数量和质量。

16.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学校特色优势,整合资源,以南通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为依托,努力建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智库平台,积极申报省乡村振兴优质校;充分发挥南通市“7+2”农业产业联盟总秘书长单位职能,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力南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南通都市农业公园——“智慧农业科教园”建设,开展政企校合作,为打造成集生产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做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做强做优我校社会培训品牌,规范学历教育办班,加强函授站(点)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计划招生非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生1700人,在籍生总规模6000人,计划全年培训、非全日制学历生总收入1400万,净收入600万。坚持发挥科技服务三农的特色优势,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17.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做好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以合适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地区和国家开展合作交流工作,努力做好“郑和中心”建设和课程的引进、输出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心理疏导与政策解读,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分类施策,利用线上平台做好在校留学生与回国留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与“走出去”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以多种方式助力“走出去”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成绩,从各方面提升“留学科院”品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认真做好校友会工作,以适当的方式提高校友会的活跃度。

五、完善育人工作体系,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8.加强育人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实施“立德立心立行——为大国工匠奠基”教育工程,以比学赶超的精神,奋力实现学生工作新作为。制定“三全育人”工作方案,推进“三全育人”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学生校长助理工作机制,推进学生参与民主治校实践。深入开展易班建设,强化网络思政阵地建设。落细精准资助,探索家庭经济困难生隐形资助路径,举办“悦心助学成长营”,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推动优质课程建设,实施“个体、宿舍、班级、学院、学校”五级预警机制,实行心理健康状况 “分类管理”,实现心理成长档案“一人一档”,提升心理育人成效。启动首批“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打造职业发展成长共同体。开设学工论坛,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征集汇编工作案例,组织辅导员沙龙活动,开展主题班会课比赛,提升学工团队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优势,凝聚全员育人合力。

19.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围绕两会、七一、十一、党的二十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厚植校园红色基因。推动“ 一站式” 学生事务校园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坚持严管厚爱,抓好学生违纪行为在奖助学金评审和评先评优中的结果运用;构建多层次学生荣誉体系,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先进典型培育和风采展示活动,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2021级和2022级的学生军训,有序实施上下半年两次征兵、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双拥共建、民兵整组工作。加强用电防火安全教育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建设“智慧学工”和“人脸识别宿管门禁”系统,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20.继续做好招生工作。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招生就业业务培训,采取专项培训、业务指导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招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科学谋划,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调整招生布局。不断完善招生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招生指标,科学设置考核类别,提高招生实效;科学配置招生专业和计划,逐步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扩大三年制提前招生和高考招生,稳定和适当增加面向中职招生,逐步减少五年制高职招生,全校招生规模稳定在3200人左右。

21.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加强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推荐力度;继续推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定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的课程研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用性;组织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网上调查等各类活动,校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参与率在2021年基础再提高10个百分点,参加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编制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不断完善和推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小型专场招聘会适时举办大型校园双选会。同时根据疫情的情况,积极组织好线上招聘会;加大与南通地区企业的联系和就业推荐力度,引导毕业生留在南通就业,提高毕业生留通就业率。;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二级考核办法,重视就业过程管理,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22.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围绕学校《章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的体系建设,优化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提高管理效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明确职责,细化责任,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责任。严格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督查和指导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确保权力运行规范有序。落实重点工作的督办制度,确保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领导批示等落实到位。

23.加强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执行,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构建明晰关系、明确职责、规范权限、严格管理、强化考核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校院两级管理权责现状,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探索建立校院两级在人事管理、人才培养、资产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权责清单,明确校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

24.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强化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适时召开教代会,听取教职工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加强教代会提案工作,努力提高教代会提案工作质量,严格提案办理的刚性要求。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民主党派人士在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坚持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办学治校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做好书记、校长信箱日常维护,不断提高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

25.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严肃财务预算刚性管理,加强绩效预算管理和过程监控机制推进项目库论证和建设工作,促进预算工作精细化;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优化收费方式,让师生少跑路;加强预算执行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积极做好资金筹集和债务管理工作,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切实推进经费二级管理改革,科学合理分配各项经费,健全二级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定期分析财务运行状况并开展财务稽核,对重大专项进行跟踪管理与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树立全员内控意识,理顺内控机制,严格执行有关财务规定,加强公务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26.规范资产管理和招投标工作。认真执行资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优化配置学校资产,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做好监管、盘活经营性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操作,提高效率,优化采购流程,完成政府采购和分散采购工作。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流管控,有效降低廉政风险。科学编制年度采购计划,加强采购项目可行性论证,加强评估论证与过程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学校经营资产和对外租赁资产的管理工作。

27.完善监督与审计协作机制。严格落实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与再监督实施办法》,更新完善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健全廉政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及工会、教代会等组织的监督作用,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责任体系,加强工程建设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认真做好中层干部的离任专项审计和重点岗位的任中审计工作。

七、推进校园规划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28.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加快推进学生新公寓楼建设,确保秋季新生报到时投入使用。做好西侧道路、东区和弘德楼电梯安装、食堂改造、篮球场新建等工作,加快启动培训中心加固改造、西门牌、能效提升、实训室等项目建设。在校园绿化改造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生态型校园,凸显学校的环境育人功能。

29.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认真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对学校整体的数字化建设做科学化的顶层设计,督促相关部门工作业务数字化,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威胁的预警能力和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健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通报机制和应急响应协作体系。加强图书馆建设,真正发挥图书馆的文化“育人”作用,发挥图文信息中心对师生的的思政、人文、知识、兴趣等的教育培养作用。

30.做好后勤保卫工作。牢固树立服务和保障意识,推动后勤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专业化、精细化。巩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成果,继续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平安型校园。做好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做好食堂、宿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和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青年中路136号 邮编:226007

联系电话:0513-81050507 苏ICP备14033840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187号